香港大學有著很獨特的角色, 我們在物理系舉行了第一次會議,大亞灣實驗就在那次會議中正式落實開展;在隨後研究工作的早期發展階段,港大給予慷慨支援,促成實驗最終能取得突破成果 。
Professor Luk Kam-biu 陸錦標 (BSc 1976)
陸教授本科畢業於港大的理學院物理系,現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教授,美國勞倫斯伯克萊國家實驗室資深科學家。
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第一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世界級科學大獎,這大獎於2016年成立,有「中國諾貝爾獎」之稱,其目的是獎勵從事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及在大中華區做出傑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大獎下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電腦科學獎」三個獎項。今年有四位科學家獲獎。
陸教授與中國科學院院士、高能物理所所長王貽芳教授共同獲得物質科學獎。他們領導的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發現一種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為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研究,特別是解釋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不對稱性提供了可能。
大亞灣研究項目於2003年開展,由香港中文大學、港大及40所大學與研究機構共同領導,超過200位來自全球五個區域和國家的科學家參與。大亞灣實驗於2012年首次發布精確測量到解釋微中子振盪的基礎參數「混合角θ13」,這次精確的測量不僅填補了中微子震盪理論的一大空缺,亦開拓了宇宙中「物質-反物質不對稱現象」的研究道路。
陸教授說:「我非常榮幸獲頒這個殊榮。大亞灣實驗的成就,屬於整個研究團隊,他們出色的表現,對研究工作熱誠投入,彼此合作無間。香港大學在其中有著很獨特的角色, 我們在物理系舉行了第一次會議,大亞灣實驗就在那次會議中正式落實開展;在隨後研究工作的早期發展階段,港大給予慷慨支援,促成實驗最終能取得突破成果 。再者,港大作爲貫通中西的樞紐,我們多次在這裡開會,討論實驗進展。當然港大學者和學生亦有參與研究工作,有助實驗的成功。」
港大副校長(研究)賀子森教授恭賀陸教授獲取殊榮,他說:「陸教授今次獲獎,不但引證了基礎科學研究(中微子物理)的重要性,亦有助啓發人們在核子、高能物理和其他領域的研究探索,開發把科技應用於醫療、能源和環境等方面的潛力,更加強了我們的信念,繼續努力鑽研深度新知,日後不難在香港大學這裡,造就一個港產諾貝爾科學家。我們感謝孔慶熒及梁巧玲慈善基金一直以來給我們的支持,讓陸教授得以到訪港大,引導年輕學者和學生的科研工作。」
陸教授與合作夥伴在中微子振蕩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亦為他們在2016年贏得另外一個崇高的國際獎項 – 由突破基金會(Breakthrough Foundation)頒發的基礎物理學突破獎。陸教授其後用了部分獎金,在港大物理系成立了「陸錦標實驗物理學獎」,鼓勵系内學生,鑽研香港較少人從事的實驗物理研究工作。
原文見於:https://www.hku.hk/press/press-releases/detail/c_19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