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衝,信心十足了。這種充滿自信的態度,配合了當時環境,獲得了空前未有的成功。中國文化,向來的影響,是由北而南的,方向極少改變。

到普及文化開始在 40 年代流行,上海才稍改影響的方向。香港因緣際會,在 50 和 60 年代汲取了上海普及文化養料,加上歐美多年影響,終於在 70 年代中葉,找到了自己獨特的聲音,令粵語流行曲,衝破了方言界限,在製作和創作上,既與前不同,也與人有異,產生「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的優質產品,於是影響遍達中國,東南亞,甚至全球。

不過,香港粵語流行曲的底子和根基都是薄弱的。香港本土市場狹窄,而選擇特多,直到廿一世紀,依然如此。一旦產品水平下滑,或口味和大眾脫節,就會出現問題。港人的「一窩蜂」習慣,也做成了投機和不辨精粗。

所以信心過盛的時候,隨之而來就是「被勝利衝昏頭腦」的驕矜。因此在 80 年代初,香港流行音樂界的一片興旺,其實已埋下了衰退種子。到客觀環境開始改變,有利條件不再,流行音樂的盛況,便開始由盛轉衰。而衰敗之速,亦叫港人,措手不及。